2020-12-18 11:38:50 辽宁华图公考问答 http://ln.huatu.com/wenda/ 文章来源:辽宁-下发软文
灯塔华图为您提供最新的招考招聘信息: 2021省考备考:沈阳市三部地方法规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更多招聘信息敬请关注灯塔华图招聘频道(http://dengta.huatu.com)或者关注灯塔华图微信公众号(dengtaht)咨询电话:0419-2761381
《沈阳市燃气管理条例》《沈阳市电梯安全条例》《沈阳市林地建设保护条例》三部地方性法规,分别由沈阳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和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经辽宁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为了宣传实施好这三部地方性法规,12月11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立法基本情况,并就法规的贯彻实施提出意见。
管道燃气经营实行特许经营制度
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此前,市政府曾分别于1999年、2016年制定过两部关于燃气管理的政府规章,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市燃气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亟待通过地方立法加以推动和解决。《沈阳市燃气管理条例》的实施,将推动我市燃气的利用和普及,确保燃气供应和使用安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获授权经营者可选择与具备条件的投资者共同经营
为了增强管道燃气市场的竞争力和活力,条例规定,管道燃气经营依法实行特许经营制度。市、县(市)人民政府可以采用市场竞争方式,通过签订特许经营协议,授权管道燃气经营者开展管道燃气经营。被授权的管道燃气经营者,可以通过市场化方式选择其他具备条件的投资者或者经营者共同经营。
条例还明确划分了经营者和用户之间的维修、保养责任,规定管道燃气经营者应当对供应范围内的市政燃气设施、建筑区划内业主专有部分以外的燃气设施承担巡查、维护、运行、抢修和更新改造的责任;燃气计量装置设置在居民住宅内的,以燃气计量装置为界,按照顺气流方向的燃气管线及设施(不含燃气计量装置)由用户负责管理;燃气计量装置设置在居民住宅公共部位的,燃气管道进户墙内侧的燃气管线及设施由用户负责管理;非居民用户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管理、维护责任;燃气用户委托管道燃气经营者维修、保养的,双方应当签订维修、保养协议。
条例还规定,管道燃气经营者应当每两年为居民燃气用户免费提供至少一次入户安全检查,每年对非居民燃气用户免费提供至少一次入户安全检查,建立完整的检查档案,检查档案保存时间不少于两年。
燃油车不得擅自改装成燃气车
针对瓶装燃气供应,条例规定,瓶装燃气经营者要建立充装前后的检查、记录制度,并按照特种设备相关管理规定,办理气瓶使用登记、申报定期检验。瓶装燃气供应者应当采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可追溯、可交换、可查询和防篡改的气瓶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并按要求将有关信息上传相关主管部门。
沈阳目前有部分车辆使用车用燃气,对此,条例规定,车用燃气经营者应当建立车用燃气充气前后检查、记录制度,要在规定场地内对车用气瓶加气。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将燃油汽车改装成燃气汽车。
引入中俄东线天然气“气源”
沈阳市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朱昌伟表示,围绕条例的贯彻落实,市城乡建设局将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组织编制《沈阳市城镇燃气发展“十四五”规划》,远景目标展望到2035年。
二、聚焦“气源”,引入中俄东线天然气,确保燃气供应。同时,稳步解决燃气居民用户拖期开栓、清理直排式燃气热水器等问题。
三、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组织燃气企业制定燃气工程服务规范,压缩审批时限,精简审批流程,降低工程取费。
四、推动老旧燃气管网改造、违章占压燃气管线清理,开展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隐患和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规范车用燃气加气站经营行为。
五、鼓励燃气企业建设智慧燃气平台,推广使用安全、节能、高效、环保的燃气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加快智能互联燃气设施推广应用,提高城镇燃气管理智慧化水平。
六、落实燃气经营许可证制度,督促燃气经营者按照许可的经营类别、区域、规模、期限从事燃气经营活动,严格年度报告制度。
七、加大对城镇燃气经营、使用、销售、运输等各环节存在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持续整顿规范燃气行业发展秩序。
相关新闻
全市燃气用户将逐步更换智能互联“燃气表”
抄表不再入户 漏气远端关阀
沈阳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昌林说,《沈阳市燃气管理条例》是我市有史以来第一部指导燃气管理工作的专项地方法规。目前,沈阳市现有燃气用户约290万户,2016年以来已陆续对26万户新开栓用户安装智能计量装置。对于这部分用户,燃气公司可以进行远程管理,实现远程安全检查和远程查表,遇有燃气泄漏等紧急情况,还可以迅速从后台切断燃气供应,避免发生更大事故。
张昌林表示,今后,除新增用户安装智能计量装置外,还要将全市原有用户的燃气计量装置,逐步更换为智能互联燃气计量装置和远程阀控,努力提升燃气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新安装载人电梯须接入“物联网”
“新安装载人电梯的,应当安装具备运行参数采集、信息网络传输、自动报警、实时通话等功能的物联网电梯系统,按照规定统一配备接口,并对市或者区县(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开放。”
——《沈阳市电梯安全条例》
“物联网电梯”能给电梯使用者带来哪些新体验?对于保障电梯安全有哪些好处?12月11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巍进行了详细介绍。
不容忽视 电梯安全问题需立法保障
据统计,全市各类在用电梯已达到6.3万台,其中住宅电梯占60%。在电梯数量逐年增加的同时,老旧电梯占比也逐年提升,目前使用年限逾15年的老旧电梯约7000部,且随着时间推移,这一数字还将继续增加,电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立法保障十分必要,特别是立法规定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电梯监管,能极大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
智能监管 给电梯加装上24小时“动态心电图”
张巍说,物联网监管系统能时刻对电梯的安全状态进行在线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立即生成故障自动报警信号,同步分别传输到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和政府监管部门。
如果维保单位不能及时到现场进行处理,监管部门可以通过电梯智能监管平台,实时进行后台监控,精准执法监察,及时督促维保单位尽快排除故障。在此过程中,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图片传输、GPS定位、数据互验等手段,确保维保人员真正到达现场并完成检测维修。张巍说:“这些技术监督手段,相当于给电梯加装上了一个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避免因维保不及时,导致电梯小故障酿成大事故。”
针对此前安装的载人电梯,沈阳市也将通过相应措施,出台鼓励政策,逐步引导加装物联网设备。
相关新闻
条例还就百姓关心问题作出规定
条例还就百姓关心的电梯使用问题作出相关规定。比如:
◆电梯应急救援电话应当保持24小时有效应答;
◆接到电梯困人报告后,电梯维护保养人员须在30分钟内抵达现场实施救援,否则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将被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电梯使用单位要保持电梯轿厢移动通信信号覆盖;
◆为解决住宅电梯维修资金启动难度较大等问题,条例规定,紧急情况下住宅电梯需要维修的,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可以依法启动维修资金应急使用程序,具体办法由市政府制定。
林地内不得盖大棚种庄稼
为了提高全社会从事林业生态公益事业的积极性,促进我市森林生态化建设,《沈阳市林地保护建设条例》规定,市和区县(市)政府应当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加大对公益林的保护支持力度。
同时,为加强对林地资源的严格保护和科学管理,保证我市林地总量稳定、适度增长和质量提升,条例还规定,已编制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依法按照原批准程序办理。采伐迹地应当在采伐的当年或者次年完成改造林任务,更新造林的面积不得少于采伐的面积。
林地的所有者和经营者,要对林地建设保护承担相应责任,不得改变林地用途。条例对此作出限制性规定,包括:未从事林业生产经营活动,造成林地荒芜、闲置;违反规定,在林地内从事挖塘、盖大棚、养殖等非林生产经营活动;违反规定在林地内建设建筑物;违反规定在林地内种植农作物,以及其他非法改变林地用途的行为。
条例还规定,进行开垦、采石、采砂、采土或者其他活动,造成林木毁坏的,由市或者区县(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在原地或者一地补种毁坏株数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树木,可以处毁坏林木价值五倍以下的罚款;造成林地毁坏的,由市或者区县(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植被和林业生产条件,可以处恢复植被和林业生产条件所需费用三倍以下的罚款。
(编辑:灯塔华图01)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QQ客服